背景:
阅读新闻

张秀荣:今生与母校共相伴(图文)

[日期:2011-03-14] 来源:  作者: [字体: ]

1951年8月,在战火弥漫的齐齐哈尔市,中央军委开始了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重要一步——筹建第一所军队院校,东北军区军医学校。于是一大批人开始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张秀荣便是其中之一。她永远也忘不了,那天她搬着高高的一摞动物笼子,艰难地行走在校园,因为个子太矮,动物笼子摞得太高,高得盖过了她的头顶,以致她终于连人带笼倒在了校舍路口。这滑稽的一幕让一起干活的同伴们笑弯了腰。
现如今能记起那一幕的人已不多了,只有她,随着东北军区军医学校、第十一军医中学、齐齐哈尔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齐齐哈尔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学院、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从白山黑水到长江之滨,从岳麓山勒到白云山下,一路南下,南下,一晃便是一个甲子……

耕耘于此收获于此


“建校那段时间,条件很艰苦,每个学员发一块长方形木板,当书桌,坐在地上听课。”说起那段艰辛的岁月,张秀荣却是一脸怀念满心感激。“我脚下的路是苦累点,可是一步一步地走好,痛苦和悲哀抛在云外,苦难是我最好的老师,少说漂亮话多做平凡事,理想就一定能达到成功,学会和别人一起分享成功,就会成就一番事业。”这是1951年12月23日,张秀荣写在日记本上的一段话,这像是母校对她的教诲,又好似她对母校的承诺。
卫校毕业后张秀荣被留在西满军区直属医院(南方医院前身)实习,后又在第一军医大学医疗系学习、工作、生活。她在母校完成了从一个普通的检验军医,到副主任医师,到后来的师职干部;从一名豆蔻年华的女子,到一个坚强上进的女人,到5个孩子的伟大母亲,张秀荣说她人生的每一分收获都源于母校。

IMG_9976碟.JPG

永恒的记忆

南京总统府的青天白日旗坠落,北京天安门上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是张秀荣记忆犹新的岁月的开始。
“李资平、王义之、阮汉清、赵云宏、陈景藻、杨根远、白书忠、李康、郑木明”,“刘钊、章策、张云青、王彬、郝德章、王怀祥、孙树林、雷杰、孙思敬、江帆、文义民”记性不大好的张秀荣谈起1951年至今母校历届校长、政委的名字却都如数家珍,她说是这个学校60年来的领导人,给了他成长的启迪,给了她许多的教诲,许多荣誉和鼓舞,让她有了幸福的人生和晚年。
在她的书房最显眼的位置摆放了很多学校发给她的荣誉证书,她说不是为了显摆,而是母校发给她的这些荣誉证书时时给她鼓舞,让她能一直努力。她还收藏了自己在抗美援朝时的黄色军装,现在已经没有人能记得那时候军装的式样了,而拥有一套这样“古董”军装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在她收留的“古董”里面还有一张印有“南方医院”字样的红色凳子格外显眼,她说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年了,每次搬家都舍不得扔掉。
一辈子的印记真的是想忘也忘不掉,这些印记就这样一直在她心里生根、发芽,年轮越久远,印记越深刻。

IMG_0034军装.JPG

忙碌人生


1951年8月,张秀荣被学校安排参加化验诊断教学。在寄生虫系建校初期,条件很差,只有两层的破旧大楼,搬桌椅、捡砖头、打扫卫生是张秀荣那时候的必修课。晚上还要去野外挖尸骨作解剖标本,又怕又累。
1969年8月的一天上午,张秀荣接到南下的命令,并且只允许她带两个小孩,爱人以后再办理调动。两个月后她告别爱人和三个女儿,带着两个儿子来到了长沙。原本以为会在长沙等到家人团聚的一天,可是4个月后,她又随学校搬迁至广州,“我们每天上班为医院开诊和教学做准备,今天到工农兵大楼打扫卫生,明天去明湖干,大家都没有时间想家……”
“在那段不平凡的日子里,尽管环境艰苦,但是大家都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的热情和干劲十足。”也许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了医大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恢复高考后,从78—88年纪,本科、专科教学,还有护校高护班的化验诊断教学,张秀荣都担任教学组长,为方便教学她编写了一本《自制教学标本手册》,这本书在当时就很受欢迎,它所收录的很多病例和标本至今已成为很宝贵的史料。1978年被调到内科教研室消化科的张秀荣,除教学外,还带研究生实验课题。

IMG_0020讲稿.JPG

IMG_0017寄生虫.JPG


当时的教工生活,回忆起来有很多感动人的难忘的美好回忆,同学们可爱,同事们可爱。说起同事,张秀荣最难忘的是周殿元教授,他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当年,周殿元教授带领大家搞微生态实验室的筹建工作,常常是白天去木工房找旧试验台和凳子,晚上则培养厌氧菌到凌晨两三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微生态实验室建立了,厌氧菌培养成功了,胃幽门螺杆菌培养成功了、肠道菌群分析及快速图片查菌方法成功了……在学校工作期间,张秀荣还为邓颖超、王震等领导人作过血常规和菌群分析,她说这是国家对母校的信任,是她一辈子的骄傲。
1988年12月,这个时候在张秀荣的老家北国早已寒风凛冽,大雪纷飞,而花城的广州处处苍翠,枝头、树梢花朵成荫,那天正在给学生上课的张秀荣接到了离休的通知。“我理解生命的真谛,不在于退,而在于坚持不懈地追求……”离休后,她一天没休,收到学校批准的返聘书,一干又是十几年,这期间,她创立了“快速涂片菌群方法”,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总后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主编出版了《肠道菌群图谱》获全军科技医疗成果三等奖。直到2004年学校整体移交广东省后,她才卸下工作的重担。现在的她仍然活跃在学校的老年大学里,她说这里就是他们这群人的天堂。

IMG_9997捐书.JPG


打印 | 录入:suntaoj | 阅读:
本周热门内容
校友社区新帖
  暂时没有相应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