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学校首页 > 正文

【羊城晚报】一等奖数全省第一!南医大14项成果获2023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时间:2024-10-18 09:50:34  来源:羊城晚报   编辑:张淼  作者:通讯员 胡琼珍 柯佳  点击:

10月17日,广东省全省科技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颁发了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南方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共14项,包括一等奖7项、二等奖6项、青年科技创新奖1项,获一等奖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珠江医院周宏伟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成果“人体微生物组检验与分析方法”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成果“实现窦对齐技术的创新可回收经导管主动脉瓣释放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获得广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医院侯凡凡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成果“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系列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南方医院孙剑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成果“延缓慢性肝脏疾病进展防控体系的创新突破和推广应用”、第三附属医院赵善超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成果“中国人前列腺癌进展机制研究及精准预测和治疗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广东省人民医院周清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成果“中晚期肺癌慢病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应用”、广东省人民医院朱平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成果“心肌损伤机制与心肌保护关键技术的系列创新研究和推广应用”分别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毛琛获得青年科技创新奖。

此外,南方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还有脑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观调控致获得性治疗抵抗的关键机制、鼻咽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及转移相关标志物的筛选和临床应用获得自然科学二等奖;高血压综合防治体系关键技术的创建及应用、小儿癫痫关键诊疗体系的建立与推广应用、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数字化诊疗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推广、肺结节精准微创诊疗关键技术研发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南方医科大学近年来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不断强化有组织科研,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任务需求,积极培育大平台、大团队,促进跨学院、学科合作,持续产出了一批高水平创新成果。

(注:所有奖项以其申报单位为准)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珠江医院周宏伟教授

第一完成人:周宏伟

《人体微生物组检验与分析方法》

人体微生物组与多种重大疾病存在因果关系,从复杂菌群中识别并鉴定疾病关键菌,是实现其精准诊断与干预的核心基础。项目围绕“重大疾病关键肠道菌挖掘方法”这一领域关键科学问题,团队揭示地域差异是疾病关键菌谱矛盾的核心影响因素,提出疾病关键菌谱的地域性假说;开发稳定和准确的微生物组分析方法;基于上述新策略和新算法,绘制出清晰的代谢性综合征肠道菌群紊乱图谱。发表了Nature Medicine封面等论文。


科技发明奖一等奖:

成果第一完成人:罗建方

《实现窦对齐技术的创新可回收经导管主动脉瓣释放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主动脉瓣狭窄(AS)是一种常见的瓣膜性疾病,我国约有150万重度AS患者,如无法得到及时正确救治,2年生存率不到50%。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常用治疗手段,但存在价格昂贵,风险较高等弊端。罗建方教授团队通过医工联合研发,突破现有技术瓶颈,打造了全新一代“实现窦对齐技术的创新可回收经导管主动脉瓣释放系统”,实现了TAVR瓣膜窦对齐技术,保留了未来冠脉通路的“生命线”;优越通过性的可回收释放系统,实现“快、稳、准”的瓣膜释放;极限回收点显影和一键锁定设计,为手术安全“上锁”。该技术目前已在国内超过50家主要心血管中心使用,并在东南亚和南美洲的7个“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的超过20家医院应用,造福国内外患者。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医院侯凡凡教授

成果第一完成人:侯凡凡

《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系列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

项目通过临床与生物医学工程团队密切协作,成功研发了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系列产品,通过体外循环清除致病抗体,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项目首次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研发蛋白A吸附剂,创新了量产工艺,完成了临床验证和产业转化,替代进口产品解决了免疫吸附治疗的“卡脖子”问题。项目成果获国家药监局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相关技术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9项。产品已广泛用于临床。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孙剑教授

成果第一完成人:孙剑

《延缓慢性肝脏疾病进展防控体系的创新突破和推广应用》

乙肝和脂肪肝是我国最常见的两大慢性肝病,围绕“优化慢性肝病防控体系,降低疾病进展风险”这一重大需求,做出了系列创新性贡献。发掘了慢乙肝治疗疗效及疾病进展相关的病毒学新标志物,优化了慢乙肝疾病进展防治体系,为我国乙肝防控手段的变革提供了重要依据;揭示了多项在乙肝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免疫和遗传标志物,建立了疾病进展预测新模型,为肝癌风险的高效监测和精准防控奠定了重要基础。创建了脂肪肝进展高危人群识别体系,提出了“共病”诊疗新模式,为脂肪肝患者分级管理提供了重要指导。开拓了脂肪肝及其相关肝纤维化评估新方法,为脂肪肝风险人群的早期防控提供重要手段。


成果第一完成人:周清

广东省人民医院周清教授

《中晚期肺癌慢病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应用》

本项目以中晚期肺癌为研究对象,以“中晚期肺癌慢病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应用”为研究主线,立足解决中晚期肺癌临床瓶颈问题,并依此建立了中晚期肺癌慢病化管理的理论体系、治疗新标准和临床研发新模式。该研究成果揭示了肺癌中晚期人群独特的分子病理特征和分子异质性,首创“以患者为中心”的适应性伞式临床试验新模式,建立高效检测——精准治疗——特殊不良反应管理的全链条诊疗体系。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并纳入国际及国内多部肺癌诊疗指南和共识,改变了中晚期肺癌的临床实践,显著改善了中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


广东省人民医院朱平教授

成果第一完成人:朱平 

《心肌损伤机制与心肌保护关键技术的系列创新研究和推广应用》

心肌损伤是心血管外科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复杂,尽管采取了一些心肌保护措施,每年仍有数量不少的心血管病患者发生术后心脏复跳困难、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时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4年来,朱平团队从心肌损伤并发症等临床需要出发,组织国内9家大型医疗单位、高校、研究所与企业,开展心肌损伤与心肌保护相关技术的系列创新研究和推广应用。该系列研究开发了心肌保护新技术和超低温冷冻干燥保存心脏的新方法;创建了多个体外循环培训基地;创立了广东省体外生命支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自主研制了膜肺等心肌保护的新装置,并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医疗机构,实现心肌保护相关技术迈入稳健发展新阶段。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赵善超教授

成果第一完成人:赵善超

《中国人前列腺癌进展机制研究及精准预测和治疗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项目针对中国人前列腺癌进展期和转移性患者比例较高等特点开展了系列工作,探索中国人前列腺癌进展的具体机制及关键分子靶点,并针对中国人前列腺癌特征建立了早期预测和CRPC新型药物研发、精准治疗体系。项目组共获得授权知识产权8项,发表相关科研论文150余篇,为我国前列腺癌特别是CRPC患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了新的指导策略,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青年科技创新奖: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毛琛

获奖人:毛琛

毛琛,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流行病学系主任,二级教授;国家卫健委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负责人;获聘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获第九届“树兰医学青年奖”,第二十四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2023年度“广东省青年科技创新奖”。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省市级项目8项;以通讯/第一作者在BMJ(2015;2020)、Ann Intern Med(2020;2022)等发表论文100余篇,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3篇获F1000推荐,累计他引5200余次(单篇最高257次),H指数40(Web of Science)。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33号

粤ICP备05084331号  南方医科大学版权所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