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第八届“ECMO临床应用实战论坛”、第三届“ECPR专题论坛”和第一届“顺德复苏论坛”在顺德拉开帷幕。本届论坛由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主办、顺德医院承办。会议期间,由顺德医院牵头的顺德区心脏骤停复苏联盟成立。“顺德模式”的心脏骤停复苏联盟,引领各级医院不断提升“救命”专科建设能力,共同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会议采取线上、线下模式,邀请了国内心脏骤停复苏领域的知名专家出席,会议聚焦ECPR(体外心肺复苏)专题,共同探讨心脏骤停复苏救治的新思维、新理念、新进展,促进全国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思想碰撞。
![](/__local/5/71/09/F23211A7A6A80E424E9E6025558_D231F940_13CB8.jpeg)
![](/__local/3/40/02/4BCF1E7E4AC9621B56EE63827D1_9A90619B_F4E5.jpeg)
会议由顺德医院急诊科主任江倩华主持,副院长李国华致欢迎辞。现场,顺德医院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左六二作顺德心脏骤停复苏联盟建设的专题汇报。
顺德医院牵头成立顺德区心脏骤停复苏联盟
开幕式还邀请了广东省人民副院长李欣、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务部主任吴本权、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姜骏、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ICU主任周立新等多位专家发言。他们对顺德医院近年在心脏骤停复苏体系建设上取得的发展与进步给予了充分肯定。
![](/__local/D/FF/02/F2EF49FDD1543A7A39502106C97_FF47180F_1996A.jpeg)
随后,顺德医院代表左六二分别与联盟内各级医院进行签约,李国华、左六二、江倩华、苏用鹏等联合外院专家一起为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正式成为顺德区心脏骤停复苏联盟牵头单位进行揭牌、授牌。
![](/__local/5/45/5C/56FAD1DB49418666A8AFFD3822C_08BBFE6C_12C51.jpeg)
![](/__local/C/B0/35/47ED4F7F31327003F2551154F62_4D89200E_183F8.jpeg)
聚焦心脏骤停复苏和脑复苏水平提升
顺德区心脏骤停复苏联盟成立仪式结束后,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紧锣密鼓召开。
会议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侯晓彤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主任马青变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黄立教授等专家,会议分为三个主题,由国内多家知名医疗单位十余位大咖传经送宝。
主题一:聚焦心脏骤停复苏中心建设
会议由区内知名重症医学专家左六二“打响头炮”。他从怎样提高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到2021年心脏骤停复苏中心的成立,再到顺德区心脏骤停复苏联盟的成立,为大家分享了“顺德心脏骤停复苏体系建设实践”的心得与经验。
马青变教授则进行了“中国心脏骤停中心建设专家共识 (2023)”解读,结合国内外的经验、文献资料条分缕析,深入浅出,为大家提供了心脏骤停中心建设建议。
![](/__local/0/EC/3A/88020039EC70D7F766AB3B9356A_FFDF05AF_13EEE.jpeg)
![](/__local/F/2B/72/E823025D8463BBA7445C3748704_793E80A2_196CF.jpeg)
心脏骤停后脑复苏是目前困扰着全世界的难题,李欣教授阐述了目前救治现状与难点,为与会学员点明了在心脏骤停治疗的方向。但他也语重心长地表示,心脏骤停的救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必须上下而求索。
主题二:ECPR 进展
体外心肺复苏术(ECPR)是目前先进的心脏骤停抢救技术,它为医护工作者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更让心脏骤停病人多了一份保障。
![](/__local/2/1E/9F/41B9C55A05E594C2DD92B6ABE33_B37C5D00_F40F.jpeg)
![](/__local/2/5E/4F/17AD7E5795A16C10A51E274135C_704E22D7_13656.jpeg)
侯晓彤教授带来了“ECPR进展:2022-2023”的主题分享,把世界与我国的数据尽数呈现。在回顾分析中,他勉励全国的医护工作者“我们的努力一定可以看到成果”。李建朝教授用河南省人民医院的经验告诉大家,心脏骤停病人奋斗的历程——“院前ECPR实践与挑战”。他用大量的图片呈现了团队一年500多例ECMO的奋斗历程和救治经验。李建朝教授指出,ECPR仍有很多难点需要克服,大家要勇于挑战,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以确保ECPR能够高效、安全地开展。周成斌教授讲解了“ECPR早期血流动力学管理”,指出了ECPR早期血流动力学的特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需要通过严密的监测和通过各种手段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改善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关键环节。
![](/__local/A/AE/45/D58864E092015CFFD7DE6BD1766_4E4CD64F_16B0D.jpeg)
![](/__local/8/6F/CA/0E3EDC5A9A2C46D3CEB476E0B1F_4689D3F4_16451.jpeg)
![](/__local/5/87/8D/CFB26ECB73EAB9BE8B961865E14_1910A4D4_14EDA.jpeg)
ECPR期间患者的凝血状态变幻莫测,张李涛教授和刘燕教授从凝血方面的角度进行剖析,从“ECPR相关凝血病的机制与监测”方面告知大家,怎样准确把握患者的凝血状态,并怎样的了解病人凝血状态后实现“ECPR相关凝血病的抗凝与血制品应用”,深入浅出的讲解让与会同道受益匪浅。
主题三:脑复苏进展
心脏骤停后的脑复苏是每个患者绕不开的道,也是目前临床医生的痛点,体温管理是打开这个困局的钥匙。
![](/__local/3/92/F9/D6AA2A6BAF26B69450DEF3B78F0_5B077427_BD12.jpeg)
龚平教授分享了“如何选择亚低温治疗获益人群”,明确了哪些患者需要行亚低温治疗;胡德亮教授为与会同道提供了“如何实施高质量目标体温管理”,让大家知道目标体温管理不简单。在实践中前进永远是医学的门道,叶建熙教授通过“多模式脑功能监测规范与流程”告知怎样通过数目繁多的检查项目中整合数据,做到流程化管理;黄立教授则告知与会同道怎样从理论到实践,做到“目标导向的精准脑复苏落地”。多位教授均特别强调在心脏骤停病人的救治中目标体温管理的重要性,为了使体温管理达到更好的效果,应用多模态的脑监测在这类人群中越来越广泛。
心脏骤停复苏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你我共勉,力求共同开启ECPR技术新篇章。